《跨學科融合背景下旅遊管理專業Python課程教學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
主題分析
背景與需求:
資訊科技(5G、AI、虛擬社會)快速發展,文科生運算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凸顯。
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存在「資訊基礎弱、理工科思維缺失」的痛點,需透過程式教學彌補。
課程定位:
以Python語言為工具(因其多元典範、開源、易入門等優勢),設計旅遊管理專業的跨領域課程。
研究目標:
探討如何透過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及評量的改革,提昇文科生學習程式設計的興趣與能力,實現「學有所用」。
關鍵概念
計算思維培養:
文科生需掌握的問題分解、邏輯抽象、演算法設計等能力,與旅遊業資料分析、資訊化管理結合。
跨學科融合:
將Python程式設計與旅遊管理專業需求(如旅遊資料分析、視覺化、自動化報表)結合,設計個案驅動教學。
教學改革四要素:
教學目標:著重應用能力(如爬取旅遊資料、處理Excel報表)而非理論深度。
教學內容:精簡文法知識,增加旅遊產業相關案例(如景區客流預測、飯店評論情緒分析)。
教學方法:專案式學習(PBL)、協作分組、視覺化工具(如Jupyter Notebook)降低畏難情緒。
考核方式:弱化筆試,強化實務(如發展小型旅遊資料分析程序)。
總結與啟示
研究價值:
為文科專業程式設計課程提供範式:“輕理論、重應用、強關聯”,解決學生興趣與基礎不足的問題。
體現「新文科」建設中技術與專業的交叉融合趨勢。
可擴展方向:
不同院校旅遊管理專業的Python課程差異化設計(如高職vs本科)。
長期追蹤教學效果(如學生就業後技術能力應用)。
建議補充內容(如需深化研究)
具體案例:展示1-2個旅遊管理相關的Python教學項目(如「基於Python的旅遊輿情分析」)。
數據支撐:對比改革前後學生的課程通過率、專案完成度或滿意度調查結果。
產業銜接:分析旅遊企業資訊化的技能需求,進一步優化課程目標。
透過以上設計,文章既能體現資訊科技與文科教育的融合創新,也能為同類院校提供可落地的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