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 with dog sitting on Grand Canyon cliff

image unsplash

AI文章 - AI生成圖片

10 點建議:避免因 AI 互動加深孤獨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 OpenAI 的最新合作研究指出,過度頻繁使用 ChatGPT 可能加劇用戶的孤獨感,並減少現實中的正面社交互動。研究追蹤近 1,000 名參與者發現,部分用戶(尤其是容易情感依附或對機器信任感高者)會對 AI 產生「心理依賴」,甚至出現不當使用行為。儘管多數人仍將 ChatGPT 視為工具,但研究警示 AI 的擬真對話功能可能強化「擬社會關係」,進而影響心理健康。研究團隊強調需進一步釐清因果關係(孤獨導致依賴 AI,或 AI 加劇孤獨),並呼籲開發者設計更負責任的 AI 機制,鼓勵健康使用。


10 點建議:避免因 AI 互動加深孤獨感

  1. 設定使用時間限制
    避免長時間與 AI 對話,每日設定固定時段處理工作或學習需求,減少無目的閒聊。
  2. 區分「工具」與「情感支持」用途
    明確將 ChatGPT 定位為效率工具(如整理資料、寫程式),而非替代人際互動的情感出口。
  3. 主動規劃現實社交活動
    定期與朋友見面、參與社群聚會,保持面對面交流的習慣,避免過度沉浸於虛擬互動。
  4. 警惕「擬社會關係」錯覺
    認知 AI 的回應僅是數據模擬,無法提供真實情感共鳴,避免將聊天機器人視為「朋友」。
  5. 關注自身心理狀態
    若發現使用後孤獨感加重、現實社交意願降低,應暫停使用並尋求專業心理諮詢。
  6. 避免用 AI 取代深度思考
    保留自主解決問題的空間,例如先自行嘗試寫作或分析,再參考 AI 建議。
  7. 多元化興趣與休閒方式
    培養運動、閱讀、藝術等不需依賴螢幕的活動,平衡數位與現實生活。
  8. 定期「數位排毒」
    每週安排一天完全遠離 AI 工具,重新專注於真實世界的體驗與人際連結。
  9. 教育青少年健康使用觀念
    家長與教師需引導年輕世代辨識 AI 的局限性,強調真人互動的不可替代性。
  10. 支持開發者設計「健康機制」
    鼓勵企業在 AI 產品中內建使用提醒(如「你已對話 30 分鐘,建議休息」)或來源標註功能。

未來關鍵:平衡科技與人性

AI 的便利性雖不可逆,但研究提醒人類需主動建立「科技使用界限」,避免工具反客為主。開發者也應優先考量心理健康風險,透過設計降低依賴性(例如禁用 24 小時語音陪伴功能)。唯有保持清醒的認知,才能讓 AI 真正服務於人類福祉,而非成為孤獨的催化劑。